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巾帼风采

在“硒”望的田野上,种下农民的致富梦——记河南省郏县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秦丽敏

2025-07-03 19:56:46 来源: 妇女生活 作者:李瑞辉 郝歌 郭华

  4月中旬,记者前往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采访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绿禾农业)总经理秦丽敏,机缘巧合先到了种植基地。一望无际的桃园里,粉红色的桃花竞相开放,一群大白鹅在树下欢快地叫着。正在桃园里浇水的一位老人听说记者要找秦丽敏,非常热情:“你找小敏啊?她这会儿应该在公司忙着呢!”

  随后,在老人的指点下,记者见到了秦丽敏,听她讲述了自己和家乡的“硒”望田野之间的故事。

       影楼老板转行去种地,但并未获得理想中的高收益

  43岁的秦丽敏,肤白貌美,气质出众,让人很难将她与种地联系在一起。秦丽敏说,她从小爱美,做的第一份工作也算时尚,根本没想到有一天会来种地。

  秦丽敏回忆,中学毕业时,哥哥将经营的照相馆交给了她,“当时,镇上只有这一家照相馆,生意很不错,一天大概有四五百元的收入。”

  接手照相馆后,秦丽敏努力学习拍照技术,短短一个月后,就能挑起照相馆的大梁了。

  干了两三个月,秦丽敏不满足于只拍证件照、影楼风这样的照片,便到郑州去学习。回来之后,她增加了新娘化妆、盘头的项目。“那时,镇上要结婚的小姑娘,很多都去我店里化妆、盘头,然后再拍上一组美美的照片。照相馆生意越来越好,一天的收入增加到了1000多元。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挺红火的,口碑起来了,客源不用发愁,收入很稳定,根本没想过要转行。”秦丽敏说。

  2003年,秦丽敏的丈夫从外地打工回来,和她商量想在家种地。“刚开始我很惊讶,他说在外头这么多年,辗转不少餐馆打工,看到一些餐馆里的食材不新鲜,市面上的蔬菜也不是记忆中的味道,想起小时候自己家里种的菜,很是怀念。另外,他在大城市看到很多人吃代餐粉和加工食品,觉得这也是一个发展趋势。他跟我说,种出来好东西,既保证大家的健康,又有市场,何乐而不为呢?”

  秦丽敏觉得丈夫说得有道理,便决定将自己的事业放一放,和丈夫一起去种地:“刚开始,我们承包了60亩地,种传统的小麦、玉米等。后来我们去北京、河北等地,学习、考察科学的种植方法,慢慢改良土壤,扩大种植面积。”

  到2008年,秦丽敏和丈夫的种植面积已扩至近千亩,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,但他们并没有获得理想中的高收益。“传统农作物价格低,一年干下来,刨除成本,挣的钱很少。而且我们一直在承包土地、扩大规模,想带着父老乡亲们一起致富,投入很大。”

       发展特色农业,种出的“五黑”富硒农产品,深受消费者青睐

  秦丽敏说,她和丈夫多次考察,觉得还是要发展特色农业。恰好河北农业大学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:如果他们能种出优质的黑小麦,愿意高价回收。

  黑小麦富含硒、钾等微量元素,比普通小麦的营养价值高,市场需求量大,但对土壤质量要求很高。秦丽敏于是到处学习,还聘请专家指导,在土壤里添加生物微肥,大大提高了土壤中的硒含量,如愿种出了黑小麦。

  “黑小麦产量虽然不高,但价格却是普通小麦的3倍,1亩地的收益能比普通小麦高出近千元。”秦丽敏说,这给了他们信心。

  从2009年开始,他们大面积种植黑小麦,并鼓励周围农户和他们一起种。

  可现实很快给了秦丽敏当头一棒。“那一年黑小麦价格大幅下跌,我们种植的成本一斤都在1.7元左右,但收购方打压价格,只肯以1.4元一斤的价格收购。”

  本想着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,没想到遇见这样的事,秦丽敏急得寝食难安。无奈之际,她开始涉足食品加工产业,将黑小麦酿成酒、磨成面粉,或者做成馒头、面条等。

  “最初就是送给周围的亲朋好友试吃。慢慢地,大家觉得好吃,开始回来购买。”秦丽敏说,从那以后,她就开始发展食品加工产业,以防再出现类似的被动局面。

  之后,秦丽敏又种植了黑豆、黑花生、黑芝麻、黑绿豆等特色农作物,和黑小麦一起组成“五黑”农产品,开始销往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等地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

  “种了这么多年地,收益算下来也不少,可根本就存不住钱。”秦丽敏直言,土地里挣来的钱,转头又投到土地里去了。

  2013年,秦丽敏无意中说的一句话“感觉现在的水果都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”,被丈夫记在了心上。

  “他说我爱吃水果,就给我种各种各样的水果,让我一年四季都能吃个痛快。”

  当时,秦丽敏只觉得丈夫是在“画大饼”,可没想到,他是认真的。

  2013年,夫妻俩又流转了200多亩土地,开始种果树。为了寻找适合当地种植的苗木,丈夫带着她到安徽、山东、山西等地考察、学习,带回来上百种果苗开始试种。

  为了种好果树,他们邀请上海复旦大学林果业方面的专家前来进行技术指导。专家说想种出好果树需要改良土壤,于是他们不惜投入大量资金,从内蒙古运回优质有机肥料,1吨肥料的价格比本地高出200多元。

  “200亩果园投入了200多万元,我时常感慨,这是给地里上金子呢!但事实证明,付出终有回报,果子成熟以后,吃过的人都说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。”秦丽敏很自豪。果子上市后,价格虽然比普通水果贵,但仍然很受欢迎。

       在我看来,乡村振兴就是让不得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到家乡来,发挥自己的力量把家乡变得更好。但前提是,他们回来得有事做、有钱挣。我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

  但创业之路不会一帆风顺,尤其是很多时候仍然需要“靠天吃饭”的农业。2014年,秦丽敏遭遇了创业后的最大危机。那年,平顶山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,农作物大面积受旱,村里人畜饮水都困难。如今提起那场旱灾,秦丽敏仍心有余悸:“地里种不出东西,资金根本周转不开。”她原本计划投入60多万元购置拖拉机、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和大量优质种子,不得已都成了泡影。焦头烂额之际,政府的农机补贴政策、土地流转政策及“一喷三防”补助金、良种补贴资金等接踵而来,如同一场及时雨,解了她的燃眉之急。

  资金周转开了,秦丽敏一鼓作气,扩大果园种植面积,加大对食品加工产业链的投入,还在县城开了一家绿色餐厅。

  谈及这么多年种地遇到的困难,秦丽敏说,她当时觉得不能回头,毕竟投入了这么多,但随着种的地越来越多,她对土地越来越有感情,也越来越了解农户们的想法。

  “我时常想,什么是乡村振兴?在我看来,乡村振兴就是让不得不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回到家乡来,发挥自己的力量把家乡变得更好。但前提是,他们回来得有事做、有钱挣。我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。”秦丽敏说,“我不仅是绿禾农业的总经理,还是平顶山市的人大代表,这意味着我要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。”

  眼看公司渐渐发展壮大,秦丽敏认为自己有能力也有必要帮助父老乡亲们共同致富。2016年,她为一些农户免费提供优质黑小麦、黑花生等种子2000余公斤,并配备专业的技术指导员,试图打破农户长期以来固化的种植观念,鼓励大家种植特色农作物。

  2017年,经郏县妇联牵线,绿禾农业成立妇女之家,并采取“基地+合作社+建档立卡贫困户”的模式,与242户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。“我给他们免费提供种子和培训,他们收获后,我再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回收。”秦丽敏说,这种帮扶方式非常有效,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合作社。

  这几年,秦丽敏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优质黑小麦、黑花生等种子5000余公斤,捐款10万余元,提供技术培训37场次,提供就业岗位130个,其中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岗位80余个,帮助她们增收200余万元。

  如今,绿禾农业已成为一家集种植、收购、加工、贮藏、销售以及采摘观光于一体的产业化公司,种植总面积达到3760亩,其中特色谷物3000亩,富硒林果760亩,注册的“汝河湾”富硒系列农产品已经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。不仅如此,公司还先后与周边25个行政村、1100户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,关联种植面积达到1.5万亩。秦丽敏也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、全国巾帼新农人等荣誉称号。

  采访结束时,秦丽敏说:“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,对这里充满感情,也希望更多青年将来能回到农村,在这里创造出新的‘硒’望。”

妇女生活杂志

阅读排行

Copyright©2023-2023 妇女生活杂志社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:豫ICP备2023006013号-1 版权为 妇女生活杂志社所有 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
联系我们 电话:0371—63581713 邮箱:fnshxdjz@163.com